據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昨天(21日),2018第二屆(義烏)全球社交電子商務大會暨精準扶貧(首屆)中國市縣長代言群高峰論壇召開。
圖為2018第二屆(義烏)全球社交電子商務大會暨精準扶貧(首屆)中國市縣長代言群高峰論壇召開現場。(央廣記者 張茜 攝)
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,商務部發布的《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》顯示,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9萬億元,同比增長11.7%;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.24萬億元,同比增長39.1%。
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姚廣輝的話說,助力精準扶貧、推動產業升級、助推縣域經濟是社交電商近幾年發展的核心。而消費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。近年來,隨著社交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,越來越多的助力農產品上行,助力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。姚廣輝深深地感覺到,消費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,鄉鎮企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
山西長治武鄉縣小米、內蒙古武川縣燕麥……這些農產品借助社交電商將產品做成產業。其中,武川燕麥從一個單品做成了一個品牌,目前在上海、杭州、南京開了285家店。姚廣輝說,電商扶貧不單單是賣東西,而是通過電商賦能一個產業,最終賦能一個單品,帶動全產業鏈的升級。武川燕麥同時在上海開了40家專賣店、餐飲店,他們把燕麥做成產業,有燕麥月餅、燕麥粥、燕麥糕點等。就是這樣一個做燕麥產品的從貧困縣走出的企業已經做到一年產值60億,並且是在沒有使用扶貧款的前提下。姚廣輝說:“今年正在這個貧困縣修建一個8萬平米的可視化生產車間,一個單品帶動產業升級就是這樣推動的。”
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距北京隻有225公裏,用張北縣副縣長孟德良的話說,“這是離首都最近的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”。當地有品質非常好的馬鈴薯、燕麥和蔬菜,之前一直苦於推廣無門。近些年,當地通過提升包裝、塑造品牌和借助社交電商銷售,吸引了大批的訂單。
孟德良說,麵對當今的互聯網時代,隻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思考問題,轉變貧困縣的思路,那麽發展存在無限的可能。
社交電商給農村帶來活力和希望,轉變觀念,打通思想,脫貧致富正在進行。農產品電商“+旅遊”“+休閑”“+觀光”“+餐飲”……中國農產品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認為,社交電商給農村扶貧帶來新方式,社交電商的方式也更適合農村、農業和農民。
社交電商的發展給傳統行業難免帶來衝擊,但義烏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何維良對社交電商滿懷期待,他認為傳統行業與電商融合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。